學校簡介

辦學宗旨

校徽

校歌及聖頌

本校歷史

鍾榮光博士

校訓

「弘基格致,服務社群」

教育宣言

秉承『嶺南』優良的傳統辦學精神,以「基督精神」為本,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教育遠見

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之學習精神,終其一生,皆能不斷求進,突破自我,最終成為『才德兼備』的良好公民,並發揮嶺南紅灰兒女『服務社群』的高尚情操,將一己貢獻社會。

教育目標

『優質全人教育』包括以下之重點:

注重學生學業之進取,使他們能夠掌握豐富的知識及技能,並且不斷更新、增長;

重視學生之品德修養,幫助他們建立健全之人格;

促進學生身心之健康成長,培養堅毅奮進的體育精神;

啟發學生的觀察、想像、創造等能力,發展美感,豐富人生;

鼓勵學生透過課外活動,發揮個人潛能,學習與別人合作,並建立良好之自我觀;

提倡公民教育,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從而建立社會責任感及歸屬感;

注重基督教之靈性培育,使學生建立正確之人生價值觀。

本校校徽,原為廣州嶺南大學校徽,始用於一九一一年,乃已故嶺南中學校長司徒衛先生設計,圖案簡單,象徵嶺南大學從懷士堂北望的風景。上為白雲山,中為珠江,江邊有荔枝樹一列,下有小徑,顯出母校的雄偉氣象。

校徽中的山、水、樹、及小徑,各有深遠意義,略述如下:

  1. 白雲山為嶺南名山,雄據粵南,象徵人生最高理想,亦為嶺南人所仰望,所實行。
  2. 珠江為東西北江三江的總匯,源遠流長,象徵嶺南的悠長教澤。
  3. 樹乃象徵事業,每年夏季,荔枝樹結實纍纍。嶺南人的願望,亦同樣是以終身事業,實現「為神為國為嶺南」的理想。
  4. 小徑代表前途。嶺南教育,旨在開發人生光明的前途。學生不論貧、富、智、愚,其未來造就,無可限量。或登白雲之巔,北望五嶺,或浮珠江之水,遠涉重洋。每一嶺南學子,均循此途徑,努力前程。

嶺南校色是,即殷紅如血深灰似鐵,象徵堅強忠義。本著紅灰精神,嶺南人前進不已,開發萬世鴻基。

校歌 Alma Mater Song

平原廣闊,瞭近目前,江水流其間。

群邱遠繞,恆為障護,奮前莫畏難。

母校屹立,風波不搖,佳氣承遠方。

地美人娛,乃祖所賜,愛保兩勿忘。

韶光幾度,花娛鳥樂,飽受春風雨。

使我樂輸,黃金時刻,基爾高黌序。

當前百事,待儂擔負,不怕半途廢。

壯我胸懷,得如昔在,母校光風裡。

嶺南聖頌 Lingnan Hymn

全能無上之主,萬物創造者,四海俱頌揚群山齊俯伏。

我今求主萬能之手扶助,保我國土,復興我民族。

全智無上之主,照臨下土者,智慧之源泉真理之歸宿。

我今求主慈顏時時垂顧,育我人民,保衛我國土。

無始無終之主,溫良仁厚者,慈航濟眾生雨化潤萬物。

我今求主仁慈赦我罪辜,使我中華奠基磐石固。

1978 - 1987
1978
  • 嶺南教育機構決定於葵涌荔景村開辦一所非牟利政府按額資助英文中學。主席陳德泰太平紳士倡議將學校命名為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藉以紀念已故廣州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鍾榮光博士。
  • 九月因校舍尚未落成,所以暫借荔景村慕光小學上課,首年開辦中一級共十二班。
  • 首任校長為彭煥堯先生。
1979
  • 九月新校舍落成啟用,本校遷到現址上課,並開辦中二級。
1982
  • 九月本校由按額資助中學正式轉為全政府津貼中學。
1983
  • 一月二十九日彭校長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由黎邦洋先生繼任。
1988 - 1997
1988
  • 李成新先生接任為本校校長
1993
  • 推行「嶺南陽光學生計劃」,藉以培養預科學生的服務精神及建立其公民意識。
1995
  • 本校第一屆學生會於十月成立,旨在培養學生的自治精神及提高對學校之歸屬感。
1996
  • 於中一級推行「核心發展屬會計劃」透過有規律及多元化的團體生活,啟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培養其成為富責任感的青年人。
1997
  • 第一屆家長教師會於二月成立,令家長與教師加強溝通及合作。
1998 - 2002
1998
  • 學校二十週年校慶,舉辦一連串校慶活動,如文化專題講座、植樹活動、葵青區小學常識問答比賽……等等,並製作紀念特刊誌慶。
  • 九月新學年,李成新校長休假一年,遠赴加拿大進修專業深造文憑,由畢麗華副校長署任校長。
2000
  • 楊革非先生獲嶺南教育機構委任為本校校監,任期至2003年。
  • 獲教育署「校舍改善計劃」撥款,七層高的新翼綜合大樓動工,設有標準教室、會議室、社工室、語言學習室、教職員休息室、電腦預備室、升降機及傷殘人士專用廁所等,有助增加活動空間及改善學校設施
  • 首辦境外考察交流活動---「二千年北京之旅」,由李校長率領,教職員連同學生共四十多人,訪問首都北京,親炙祖國大地,考察文物名勝。
2001
  • 本校修讀設計與科技科的學生代表於「香港機械奧運會」上奪得兩金、兩銀、四銅的佳績,為日後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優異成就,揭開序幕。
2002
  • 首定「專題研習日」,編排各級在每個學期的特定日子進行不同學科的研習活動,部份學生更走出課室,到戶外進行實地考察。
2003 - 2007
2003
  • 本校創校二十五週年,舉辦一連串校慶活動,包括:校慶同樂日、荃葵青區小學數學及多元智能比賽、校慶銀禧盃足球邀請賽及親子大旅行。又製作二十五週年紀念光碟,總結各方面成就,並闡述未來的發展方向。
  • 新翼綜合大樓落成啟用,原有的205 及 206 室改建為學生活動中心,204室改為英語學習室,豐富同學的校園生活。
2004
  • 翁燦燐先生獲委任為本校校監,任期至2008年。
  • 本校首辦「聯校科技活動計劃」,主題為「百人砌機大聯盟」,獲區內小學支持,人數遠超預期,令人鼓舞,及後正式發展成為「香港科技教育推廣計劃。」
2005
  • 為配合學校發展全人教育,特開設初中級「生命教育科」。以此培育學生對生命的正確態度及價值觀等等,期望學生透過學科學習,最終達至自我完善,全人成長。
2006
  • 本校於全港親子科技工作坊之「機械人接力馬拉松」創出一項健力士世界紀錄 ---「連接255隻機械人同時行走一分鐘」。
  • 一群敬師愛友的畢業同學,於2006年成立校友會。他們關心母校發展及學弟妹成長之餘,亦希望能夠與師長、昔日友好經常相聚一堂。
  • 校友張敬煒於2006年多哈亞運會勇奪單車金牌,成為當年最年輕的奪金健兒。同時,他亦為香港突破性地奪取第六面亞運金牌。同年十二月十六日,張校友帶著喜悅的心情及那面得來不易的亞運金牌回到母校探望校長、老師及學弟妹。
  • 制訂《全人教育活動總綱》,培育學生多元發展。
  •  
2007
  • 中一級推行「Back to Basics」基礎學科計劃,用以鞏固升中學生的基礎知識,令同學重拾對學習的信心。
  • 為加強照顧初中同學的成長及需要,同年開設中一、二雙班主任制,令學生在班主任的關愛下成長。
2008 - 2012
2008
  • 潘國華先生獲委任為本校校監,任期至2012年。
  • 為了慶祝學校三十周年,校友會舉辦了一個名為「愛多三十年」的慶祝晚會。嶺南人能夠重返母校與老師們歡聚,暢談昔日點滴。
2009
  • 為更全面地照顧學生的學習,本校特於新高中推行「專業成長導師制」。每位高中學生獲安排一位老師,輔導學生於高中三年間的成長。
  • 為詳實及有效紀錄學生於中學階段的學習歷程,特為學生建立「活的資料冊」。
2010
  • 本校學生獲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出席國際青少年發明品比賽,獲二金一銀佳績。與此同時,把有關的作品註冊成專利發明品。
  • 本校高級程度會考成績再創高峰,整體合格率達80.8%。中七級翟綽麟同學更考獲3A1B佳績 , 刷新前人紀錄。
  • 推行「肯定自我---中四升呢大行動」,幫助剛踏上高中的中四學生確立個人成長目標,以增強學生面對高中各樣挑戰的信心。
2011
  • 中七級鄧曉禧同學高級程度會考考獲 4A 佳績,創開校以來佳績。
2012
  • 校長李成新博士榮休,教育機構及本校校董會為表彰李校長領導本校凡二十四年,貢獻良多,為學校奠定穩固基礎,任內屢創新猷,寫下光輝一頁,特以李成新校長名義設立獎學金,每年頒授於公開試考獲優異成績學生。
2013 - 2017
2013
  • 朱蓓蕾女士接任校長。呂岳枝先生獲委任為本校校監。
  • 本校與東海大學、逢甲大學、亞洲大學、靜宜大學、臺灣臺中教育大學、中原大學、元智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及華夏技術學院結盟,有助學生往臺灣升學,為學生開拓海外升學之路。
2014
  • 本校「香港科技教育推廣計劃」之「親子科技工作坊」十周年慶典。
  • 本年共有十一名中六級學生赴台升學,其中三名學生更入讀台灣著名學府東海大學,修讀資訊工程學系及化學系。
  • 本年與臺灣天主教輔仁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國立第一高雄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及加拿大Brescia University College at Western University、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 Technology、Columbia College、Royal Roads University及Thompson Rivers University共十所海外知名大學結盟,加強網絡聯繫。
2015
  • 於校本課程推行「LAC跨學科英語課程」,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 首度公演大型英語音樂劇---「真假公主」,營造英語語境。
  • 10月4日首創於學校設「街坊墟」市集,結集官、商、民、校力量,學習助人自助的精神,展現校訓「服務社群」的精神。
  • 朱麗珊校友為回饋母校捐贈港幣十萬元,設立「梁玉芳獎學金」,資助學弟妹到境外考察交流。
2016
  • 公演大型英語話劇---「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營造英語語境。
  • 本年初辦「嶺鍾少年禮」,讓中一學生透過在校留宿活動,以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 本校首辦「敬師感恩樂聚宴」,學生親函邀請昔日小學母校的校長及老師蒞臨本校,參與晚宴,感激恩師教導恩情。
2017
  • 自2012年至今,本校與多所台灣著名大學結盟,並有46名學生赴台升學。本年朱校長親往台出席第一屆到台升讀大學學生的畢業典禮。
  • 校園電視台「嶺導Lingnan Discovery TV」正式落成。
  • 校友雖然離校已久,仍常常記掛母校需要,慷慨捐款饋贈,希望為母校和學弟妹提供支持。本年度分別三項獎助學金成立:
  • 1.1985首屆中七畢業生設立「上進獎學金」
  • 2.1992理組林建文先生、鄧榮凱先生、何小茵小姐等設立「92理組校友銀禧紀念獎學金」。
  • 3.校友荃灣扶輪社葉志強社長,捐贈贊助金予學生參加國際科技發明比賽。
2018 - 現在
2018
  • 朱蓓蕾校長九月離任,招世良副校長成為署任校長。
2019
  • 鄺綺詩博士接任校長。
  • 全校推行正向教育,令學生建立正面情緒,建立個人的成就感,從而邁向完滿。
  • 為強化英語教學效能,大量增聘英文老師,提高師生比例,令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能得到更周全的照顧。
  • 與外間機構合作,透過外籍英語老師與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 每位英文老師將獲編配數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以便跟進學生學習情況,並能針對個別學生學習表現調整教學策略。
  • 與基督教恩牧堂、基督會、循理會青田堂及循理會葵涌堂合辦青苗(成長同行計劃),為剛升中一的學生提供發展興趣、品格培養、支援學習和建立關係的活動。
  • 強化法團校董會職能,設立學校發展、學生成長、人事、設施及財務等委員會,並邀請資深退休校長、大學教授等專業人士擔任顧問,為學校提供寶貴意見。

鍾榮光博士(1866-1942),別字惺可,1866年9月7日出生於廣東香山(現中山市)小欖鄉。1882年中秀才,1894年(光緒20年甲午)中式舉人。鍾先生於1899年在香港道濟會堂受洗禮為基督徒,由原來的名字惺可,入教後改為榮光,是為世之光,以榮耀基督。在他奉教後第二年,開始秉持基督教教育宗旨,在嶺南大學前身格致書院服務,受聘為漢文總教習,是年,學校因避義和團之亂,遷往澳門。鍾先生在澳門時,為着要學貫中西,於教學之餘修習英文、數學、科學、體操等功課,1905年完成整個課程,成為母校第二屆的畢業生。

嶺南於1904年遷回廣州,在康樂開闢新址。鍾先生亦同時膺任華人教務長。初辦之時,人多不認識,既有“鍾舉人”加入,由於其名望,逐漸贏得中國士大夫和社會的賞識、家長的信任和鄰近鄉人的合作,紛紛遣送子弟入學。其後學生人數日增,校舍設備己見不足,鍾先生除發動廣州士紳巨賈募捐外,更多次前往歐美南洋各地募捐,今日校園內的中學四座宿舍、小學五座宿舍,此外陳嘉庚堂、張弼士堂、爪哇堂、十友堂、陸佑堂、哲生堂、馬應彪招待所、馬應彪護養院、譚禮庭屋,以及模範村和西區的教職員住宅,大都是他募捐得來的。

鑒於中國形勢及社會需要,鍾先生希望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因此鼓吹擴充學院。1921年首先主張設立農學院,美國人方面認為力有所不逮,鍾先生於是組織農學院中國人董事會,承擔起農學院經費的責任,雖然困難重重,但不因此而畏縮,且繼續主張增設蠶絲學院、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神學院,這些學院在他任校長期內,一一得到實現。

1941年12月鍾先生因病進入養和醫院,其後病勢日漸沉重,1942年1月7日與世長辭。

鍾先生的一生,為教育事業和基督奉獻一切,他愛嶺南愛基督、愛國家的具體表現,體現了“嶺南晚歌”的名句:「為神、為國、為嶺南」。